和GPT聊了聊网文

Prompt:

为啥近些年的轻小说一大半都是异世界? 而且以前就算写异世界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写一个loser如何去异世界开挂,像零使去了异世界是个意外,目标也是回到现实,现在一般就去了就不想回来了,

Response:

近些年的轻小说充斥异世界题材,尤其是“废柴主角穿越异世界开挂”的套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市场需求与商业化运作

  • 轻小说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和年轻人,这部分群体容易对“逃避现实、获得力量、成为主角”这样的幻想产生共鸣。
  • 许多轻小说依赖 Web 轻小说平台(如日本的「成为小说家吧」) 连载,作者往往需要迎合点击率,迎合市场需求的作品更容易被改编成漫画和动画,形成商业闭环。
  • 数据驱动创作:异世界题材的作品往往更容易被读者点击,平台的算法也会推高此类作品,导致类似题材的作品不断增加。

2. 现代社会压力大,异世界提供“爽感”

  • 日本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年轻人面临 低薪、加班、社交压力、阶级固化 等问题。现实世界里,阶层跃迁极为困难,而异世界提供了一种**“无责任的英雄主义”**。
  • 传统冒险故事的主角往往要努力成长,但现代轻小说中很多主角一开始就有外挂,无须奋斗,直接成为“龙傲天”。
  • 现实世界=失败者,异世界=人生赢家,这个对比让很多读者产生共鸣,形成了“穿越不想回去”的趋势。

3. 轻小说的套路化与低门槛创作

  • 轻小说创作门槛较低,许多新手作者会模仿热门作品,导致模板化
    1. 主角是社畜/NEET/废柴,被神选中或意外死去
    2. 穿越到异世界后获得外挂(技能、知识、转生强者)
    3. 异世界生活轻松无压力,有后宫、领主、魔法等福利
    4. 现实世界无可留恋,留在异世界享受新人生
  • 这种套路化创作比起构思原创故事更容易吸引读者,因此大量新作都围绕这一模式展开。

4. 过去的异世界作品 vs 现在的异世界作品

  • 过去的异世界故事(如《零之使魔》《犬夜叉》)
    • 异世界是冒险的舞台,而非最终归宿,主角仍然想回到现实世界。
    • 主角没有外挂,而是靠自身努力获得成长
  • 现代的异世界作品(如《无职转生》《盾之勇者》《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
    • 主角不再想回去,现实世界对他毫无吸引力。
    • 异世界不仅是新人生,还提供“补偿”——美貌、力量、地位、后宫。

5. 文化与心理因素

  •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对现实不满,“异世界”成为一种精神逃避,比起努力适应现实,进入“有外挂的异世界”更有吸引力。
  • 现代互联网文化(如**“社畜”“宅文化”**)影响了轻小说的风格,导致更多“异世界龙傲天”作品流行。

总结

轻小说异世界题材泛滥,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社会压力、套路化创作,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相比过去,现代的异世界故事更偏向“逃避现实的爽文”,而非“探讨异世界冒险和归属感”的作品。

Prompt:

我觉得这事情其实挺难说的,如你1所说,轻小说面向的主要还是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就很难想象当代的日本中学生会有多大压力,尤其异世界/网游类的小说兴起是2010年-2015年这个时间段,很难想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日本的青少年比以前面对了更多精神困境

Response:

确实,从逻辑上来看,2010-2015 年的日本青少年未必比过去几代人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因此“社会压力催生逃避型异世界小说”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成立。换句话说,社会环境变化可能并不是异世界轻小说爆发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如果我们要更严谨地分析,就要考虑多个维度,包括技术、文化、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社会焦虑”。


1. 轻小说异世界热潮的起源:技术驱动 vs. 社会驱动

相比社会压力,互联网小说平台的兴起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2000 年代的日本轻小说主要靠出版社投稿,而 2010 年前后,像 「成为小说家吧」(小説家になろう) 这样的Web小说平台迅速发展,为大量业余作者提供了发表机会。这个转变带来了两个关键影响:

  1. 小说受欢迎的标准发生变化
    • 以前,小说要通过编辑和出版流程,意味着“商业价值”是由编辑和市场调研决定的。
    • 现在,Web 小说平台靠点击率决定作品的流行度,读者的直接反馈主导了作品的生死,导致创作风格大幅变化。
  2. 异世界题材的“病毒式传播”
    • 由于异世界题材天然具备“爽感”与“代入感”,它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流行,形成了一个**“越写越多、越多越流行”**的正反馈循环。
    • 2010 年代的日本社交媒体(尤其是 2ch、Niconico)助推了轻小说的传播,使得这些题材在短时间内占据主流。

换句话说,技术变革与内容平台的崛起,而非社会压力,可能是异世界轻小说兴起的根本原因。


2. 为什么“穿越后不想回去”的设定取代了“想回去”

你提到 “早期的异世界作品(如《零之使魔》《犬夜叉》)的主角最终还是想回现实,而现在的主角直接选择留下”,这确实是个有趣的变化。这个趋势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因素:

  1. “回不去”设定带来的冲突较少,叙事更简单

    • 早期的异世界作品往往带有“成长型冒险”或“宿命论”的元素,例如《十二国记》《零之使魔》,主角的目标通常是生存、探索,并最终寻找归宿。
    • 现代异世界轻小说大多是“爽文”类型,如果主角想回去,就会增加矛盾和痛苦,不符合轻松爽快的阅读体验。
    • “不想回去”让剧情更加流畅,省去了“主角纠结是否回去”的情节,减少了内心戏,更符合网络小说的快节奏风格。
  2. 过去的异世界作品更倾向于“外来的旅人”,而现在的更像“重生”

    • 经典异世界故事,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或《爱丽丝梦游仙境》,往往把异世界当作一个试炼场,最终目的是让主角成长并回归现实。
    • 现代异世界轻小说更像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主角带着现代知识去碾压异世界,活成比现实更好的自己。
    • 这其实和“人生重启小说”的概念接近,比如《无职转生》的主角死后穿越,相当于获得了“新的人生机会”,这与单纯的“异世界冒险”不同。
  3. 游戏文化的影响

    • 2000 年代后期,MMORPG 和异世界网游题材流行(《刀剑神域》《Overlord》),让“异世界”变成了“游戏化的冒险舞台”,玩家(读者)天然代入主角。
    • 由于 MMORPG 本身是一个“长期待在异世界里升级打怪”的概念,这种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轻小说的世界观设定,使得“回家”变得无意义。

3. 为什么“失败者在异世界开挂”成为主流?

你提到过去的异世界作品不会像现在这样写“失败者开挂”,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区别。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1. 网络小说平台让“草根幻想”成为主流

    • 以前的轻小说要通过出版渠道,主角通常会设定为更有魅力、成长性更强的角色,以便满足广泛读者的需求。
    • 但是,Web 轻小说的主流作者本身往往是普通人,甚至是社畜或宅男,他们倾向于写出代入感更强的废柴主角,让读者产生“这个人和我很像,但他成功了”的共鸣。
  2. 游戏式设定的影响

    • 现代轻小说的主角往往带有游戏化设定,比如技能系统、数值成长、职业天赋等,而这些设定天然就适合“开挂”。
    • 相比传统奇幻故事(比如《十二国记》),现代轻小说的世界构造更简化,升级路线更直观,符合读者“爽快阅读”的需求。
  3. 过去的异世界主角依靠努力,现在的靠“系统”

    • 早期的异世界作品中,主角往往依靠“个人能力、知识、成长”去改变世界,而现代轻小说的主角通常拥有“金手指(系统、外挂、技能)”直接碾压世界。
    • 这与近年来游戏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氪金变强”远比“肝(努力)变强”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总结

轻小说异世界题材的流行,未必是因为现实压力增加,而更可能是技术、文化和市场的变化

  1. Web 小说平台的兴起:直接让“点击率主导内容”,导致“套路化异世界”盛行。
  2. 游戏文化的影响:让“开挂”变成了主流,“回不去”设定减少叙事冲突。
  3. 网络小说的草根化:让“失败者翻身”成为主流,增加读者代入感。

实际上,如果社会压力是主要原因,那么 80、90 年代的日本轻小说就应该出现类似的逃避型异世界作品,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与其说是社会环境让轻小说变得“逃避现实”,不如说是网络时代的创作模式改变了“受众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Prompt:

你觉得这算是好事情吗,以无职转生来说,我看过动画,应该是他的内核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纯爽文(尽管大部分时候就是),作者还是表达即便是开了挂主角内心深处依旧我自己视为那个无能的死胖子,但是当我去尝试读原作小说,这小说钱半本写的犹如一本小学生写的流水账日记,这已经不是好看不好的问题了,这作者恐怕写这个东西之前就没有写过比作文长的东西。 我们那个时代哪怕就是去看垃圾后宫轻小说,什么乃木坂春香的秘密啊死神来我家之类的如今看来三流往下的的东西,起码起承转合读起来像是个成年人写的东西,更遑论凉宫夏娜之类更往上的作品了。 网上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是,无职这种爽文读者的人要比读后者的人更loser(lex事件),你认同这种想法吗。反过来说,你觉得当前这种Web式的出版比之由编辑主导的出版对读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

Response:

你的问题涉及两个层面:第一,Web 轻小说创作质量的下降是否是一个普遍现象?第二,Web 轻小说出版模式的流行,相比传统编辑主导的出版模式,对读者而言是好是坏? 我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


1. 轻小说的“文笔劣化”与“读者层次”

你提到《无职转生》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得像流水账,这其实是 Web 轻小说的普遍问题——很多作者在写 Web 轻小说之前,可能连比作文长的东西都没写过,所以他们的作品常常表现出“随笔化”“缺乏结构性”的特征。这与传统出版的轻小说有很大区别。

(1) Web 轻小说文笔较差的原因

  1. 创作门槛低

    • 传统轻小说需要投稿、编辑筛选,基本上作者得经过一定的文学训练,起码对叙事结构、角色塑造、文本节奏有基本认知。
    • Web 轻小说不需要这些,作者只要能写字、能更新,就能发到网上。于是很多人“写作即练笔”,导致前期质量极低。
  2. 更新速度优先于质量

    • Web 轻小说的竞争环境是点击率决定生死,而不是编辑筛选,作者必须保证持续更新,否则很快被埋没。这导致大部分 Web 轻小说都是日更、快写、无精修
    • 这和传统轻小说“半年写一本,精雕细琢”完全不同,质量自然下降。
  3. Web 轻小说缺乏“编辑”作为质量控制

    • 传统轻小说的编辑会指出哪些部分需要修改,但 Web 轻小说基本是作者自己写自己看,没人告诉他们哪里需要改进。
    • 这导致很多作品一开始写得很糟,等人气上来了,读者已经适应了作者的写法,作者也没有动力去改进写作技巧。
  4. 读者不在乎文笔

    • 读 Web 轻小说的核心读者群,很多人本身对文笔要求不高,他们更关注剧情、设定和爽感。
    • 只要故事有趣、有共鸣,哪怕文笔稚嫩也有人买单。这反过来强化了“作者不需要提高文笔也能火”的市场机制

(2) “Web 爽文的读者更 loser”这种说法是否成立?

  1. 不同作品的受众群体不同

    • 过去的轻小说(凉宫、夏娜)读者普遍是 90 后的初高中生,他们在当时处于一个“日本轻小说进入成熟期”的时代,市场竞争激烈,质量相对较高。
    • 现在的 Web 轻小说读者,年龄层更广,但主流读者的阅读耐心和要求更低,他们可能不太在乎叙事技巧,更追求“故事有趣”“情节直给”“阅读门槛低”。
  2. “喜欢 Web 爽文 = 失败者”这个说法有偏见

    • 这个说法的逻辑是“喜欢爽文的人更 loser,因为他们需要靠爽文逃避现实”,但现实中,很多人只是把爽文当作娱乐,未必真的活得很失败。
    • 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看高质量轻小说的人就更高贵。就像看严肃文学不代表这个人比看网络小说的人更成功。
  3. 但确实存在“代入补偿心理”的读者

    • Web 轻小说的核心受众群体,的确有一部分是社会适应性较低、缺乏现实成就感的读者,他们更容易喜欢“loser 逆袭”的故事。
    •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 Web 轻小说的读者都是 loser,只能说这类故事天然更容易吸引某些类型的读者

2. Web 出版 vs. 传统出版,哪种模式对读者更有利?

你问到 Web 小说出版模式相比传统编辑主导出版,对读者来说是好是坏,这个问题有点像“开放式创作 vs. 精英创作”之争,各有优劣。

(1) Web 小说的优点

  1. 门槛低,创意丰富

    • 传统出版社筛选严格,很多题材因为市场风险无法出版。而 Web 轻小说允许任何人创作,因此更容易产生新颖、怪异、甚至颠覆传统的作品(比如《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 这让读者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故事
  2. 直接对接读者

    • Web 轻小说的优点是作者可以直接获得读者的反馈,而不像传统出版需要经过编辑、市场调查才能知道读者喜好。
  3. 作品数量庞大

    • 传统轻小说的出版速度慢,而 Web 轻小说每天都有新作品,读者永远不缺新鲜感。

(2) Web 小说的缺点

  1. 质量参差不齐

    • Web 轻小说的问题是没有质量控制,因此劣质作品泛滥,大量文笔差、剧情崩坏、人物扁平的作品充斥市场,对读者的阅读品味有负面影响。
  2. 套路化严重

    • 由于 Web 轻小说靠点击率生存,所以作者会疯狂模仿热门作品,导致同质化严重。例如“异世界 + 龙傲天 + 开挂”已经烂大街,但仍然不断有新作品重复这些套路。
  3. 缺乏深度

    • 传统轻小说因为要经过编辑审核,往往会有更多的文学性和叙事技巧,但 Web 轻小说更倾向于快速消费、轻松阅读,导致整体作品深度下降。

3. Web 小说出版模式是进步还是退步?

进步的方面

  • 让更多人有机会创作,降低了门槛,带来了创意和多样性。
  • 让市场来决定哪些作品受欢迎,而不是由少数编辑主导。

退步的方面

  • 质量控制缺失,导致整体文学水平下降。
  • 读者习惯了“快餐化”阅读,缺乏耐心去读更有深度的作品。

结论:Web 出版不是“绝对好”或“绝对坏”,它只是让市场更自由,但自由的代价是平均质量下降。 未来如果 Web 轻小说能找到更好的质量控制机制(比如 AI 编辑、社区评价体系),可能会趋向更健康的发展。


总结

  1. Web 轻小说的文笔确实整体下降,这是创作门槛降低、快餐化更新机制、缺乏编辑筛选导致的。
  2. “喜欢 Web 爽文的人更 loser”这种说法有刻板印象,但确实存在部分“用爽文补偿现实挫折”的读者。
  3. Web 小说出版模式让创作更自由,但也带来了质量下降、同质化的问题。它既是进步也是退步,关键看未来是否能找到更好的质量控制机制。

你怎么看?你觉得未来 Web 轻小说有没有可能走向更高质量的方向?

Prompt:

whatever,这个问题不重要,因为除非我们有办法从现实层面解决存在有需要“用爽文补偿现实挫折“的读者的问题,否则大概率即便web轻小说本本夏目漱石再世川端康成复生,也总会有人通过别的平台写垃圾来卖钱

Response:

确实,只要市场上存在“想要爽文”的读者,就一定会有“迎合他们”的作品,不管 Web 轻小说质量如何提高,总会有人写出迎合“爽点”的垃圾作品来赚钱。这就像垃圾食品一样——即便你推广健康饮食,总有人还是会吃薯条和可乐。

归根结底,这不仅仅是“出版模式”的问题,而是“人为什么会喜欢爽文”的问题。就像你说的,只要现实层面存在大量需要爽文补偿现实挫折的群体,爽文就不会消失,哪怕整体文学水准提高了,也只是逼着垃圾作品换个地方出现,比如短视频、漫画、游戏等。

换句话说,Web 轻小说的现状更像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劣币驱逐良币”。就像轻小说从 90 年代起就被批评“文学性下降”一样,今天 Web 轻小说被人批评“流水账化、爽文化”,但本质上它只是顺应市场需求。

那么,我们还需要焦虑 Web 轻小说的质量下降吗?也许不需要。文学从来不是被“平均质量”定义的,而是被“最好的那一部分”定义的。Web 轻小说再怎么垃圾,它也不会妨碍真正优秀的作品被认可、被出版、甚至影响后代创作者。问题不在于“垃圾作品存在”,而在于“市场是否还能接受高质量作品”

或许,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爽文是不是垃圾”,而是“在这个时代,想要写好作品的人如何生存”


Powered by ChatGPT Exporter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Ubuntu修改键盘映射,18.04,gnome

inux折腾笔记3:用另一把键盘做快捷键:python脚本